ESG | 榮剛材料 | GMTC

氣候相關資訊

榮剛參照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於2017年所發布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依其四項核心元素:「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來建立氣候變遷風險管理架構,並呈現於本永續報告書,使利害關係人更了解榮剛面對氣候變遷風險之作為。

治理

董事會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監督

依據榮剛永續發展實務守則,企業永續經營委員宜評估氣候變遷對企業現在及未來的潛在風險與機會,並採取相關之因應措施,每年擇期就永續發展政策、制度或相關管理方針及具體推動計畫之提出及執行向董事會報告。

管理階層在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角色

營運層級上由榮剛「企業永續經營委員會」執行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之討論與管理,「風險管理小組」進行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之辨識及衝擊評估,每年定期提報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年度風險評估結果,「永續環境小組」連結內部相關單位進行措施彙整,包含綠電、能源管理、溫室氣體盤查等,另於公司內成立「節能減碳小組」由總經理主持會議,偕同執行副總、副總及相關主管針對減碳路徑、製程及設備面減碳、碳盤查及重要法規面因應如歐盟CBAM、國內碳費等進行定期討論。


策略

考慮不同氣候相關情境

依循TCFD指引參考兩種以上氣候變遷情境,進行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未來持續精進評估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於不同情境下之主要財務影響。

  • 轉型風險及機會:參考IEA NZE 2050、氣候變遷因應法、國發會「淨零排放路徑圖」,推估各項技術成熟時間點、市場機會與風險
  • 實體風險:參考IPCC第六次科學評估報告中全球暖化最劣情境(SSP5-8.5)、TCCIP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國家防災科技平台3D災害潛勢地圖及Climate Central,推估未來氣候相關狀況帶來的風險

所鑑別的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以台灣營運據點為檢視範疇,透過法規檢視、研讀研究報告、同業及市場端訊息檢視,彙整出6項轉型風險,4項實體風險,6項機會議題,時間範圍區分為,短期為2年內、中期為3~7年、長期為7年以上,完成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後,風險依照「發生機率」及「衝擊度」,識別出高風險因子4項,機會依照「可發展性」及可「執行性」識別出高機會因子5項。經辨識主要面臨之重大氣候風險包括國內外針對產品或工廠相關溫室氣體排放成本之新興法規如碳費、CBAM、CCA等、再生能源法規、原物料取得成本提升及顧客行為改變;而氣候變遷帶來的機會主要在使用高效率生產、回收再利用、消費者偏好轉變、進入新市場、使用低碳能源。

氣候相關風險鑑別

氣候相關機會鑑別

在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上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衝擊

針對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對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上的衝擊展列如下表

極端氣候事件對財務之影響

本公司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科學報告(AR6)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SP5-8.5非常高排放情境為參考情境,輔以利用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TCCIP)及國家防災科技平台3D災害潛勢地圖推估資訊考慮營運據點風險變化。

TCCIP 2041-2060台南市平均升溫預測,平均溫度升溫1.6度C,最大2.2度C,於升溫3度C之下台南年最大一日降雨量增加12.1%,最大53.2%,即260~355釐米(基期231.8毫米),營運據點新營廠及柳營廠均無直接位於降雨潛勢區內;台南年最長不降雨日數平均增加4.7日(基期58.9天),最小及最大連續不降雨日數為50~75日,平均為63.6日,可能成為衝擊產能之風險因子。後續將持續精進實體風險情境分析,強化本公司之氣候調適管理與策略。


轉型行動對財務之影響

轉型風險下,低碳經濟轉型可能須面臨廣泛的政策與法規、技術及市場變化。在分析的時間範圍內國內外針對產品或工廠相關溫室氣體排放成本之新興法規如碳費、CBAM、CCA等、再生能源法規、原物料取得成本提升及顧客行為改變可能使供營業成本增加或使銷售量降低。

本公司藉由導入節能減碳措施如汰除重油、替換老舊設備、簡化製程以減少浪費、維持高比例廢鋼使用率並投資再生能源裝置以降低排碳強度以因應轉型風險;鋼鐵為工業之母,本公司也強化研發,掌握市場轉型之用鋼趨勢,推出新產品,以符合顧客採購行為改變的之需求。相關節能專案可能形成營運成本之增加。


風險管理

在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和評估流程

透過TCFD架構逐一分析政策與法規、科技、市場、企業聲譽,以及立即性與長期性氣候風險,討論風險與機會對公司造成之影響,並不定期執行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鑑別,以確保鑑別結果符合現況 ,並依據氣候風險機會鑑別結果研擬因應方案。

所考量的議題如國內氣候變遷法、能源管理相關法規、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施行期程、國發會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的國內淨零技術演進推估、IEA對於淨零情境之技術、市場影響等,並採用影子價格作為內部碳定價推估未來成本衝擊,所考量的議題如國內氣候變遷法中的碳費徵收、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的施行期程等,國內碳費以每噸碳320元或以上做為試算基礎,CBAM則以EU ETS交易價格作為試算基礎;實體風險方面參考IPCC AR6,並依據TCCIP及國家防災中心之推估資料作為初步考量依據。

在氣候相關風險的管理流程

由企業永續經營委員會風險管理小組鑑別主要風險,依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及衝擊強度進行主觀評估,並於企業永續經營委員會進行討論確認主要風險及相應對策,並於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評估結果。

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評估和管理流程如何整合在公司的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企業永續經營委員會風險管理小組持續追蹤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與節能減碳小組及永續環境組協同相關方案執行與績效追蹤,可立即應對之重大風險於相應單位於責任單位/小組以專案進行規劃改善及管控,中長期風險則定期追蹤,適時因應,每年企業永續經營委員會於董事會提交執行績效與計畫,風險管理小組則對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提交風險報告。


指標與目標

榮剛為降低產品單位碳排,降低環境衝擊,持續研擬降低能資源消耗之方法,分別針對營運活動的直接排放(範疇一)、能源使用的間接排放(範疇二)進行減量,並訂定節電、節水等目標,以確保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符合預期。執行內容包含

1. 範疇一:汰除重油、替換老舊設備、簡化製程以減少浪費、維持高比例廢鋼使用率並提高得料率,降低製造階段之排碳強度

2. 範疇二:依循法規,自建屋頂太陽能發電裝置,使用再生能源

溫室氣體排放及相關風險參閱溫室氣體管理


管理風險之指標與目標及達成

其他文章

Others

點選以下文章連結查看詳細內容

前往舊版網站
獲得完整瀏覽體驗

您所使用的裝置版本不支援新版網站的部分功能,請移轉至舊版網站獲得完整瀏覽體驗

立即前往